当前所在位置: 熊猫体育 > 新闻信息

环保科技范文10篇

  在这充满收获的金秋时节,我们满怀激情,迎来了师范学院第十四届科技文化艺术节——环保科技博览会的开幕,在此我谨代表市环保局对本次博览会开幕式的成功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支持我局工作的师范学院的师生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低碳生活”、“节能减排”等词语越来越多出现在各大媒体上,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绿色环保不仅是当今社会的一个流行词,更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战略选择。本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重点主题是“环保合作”,更是体现了环境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今天,我局与贵校共同举行大学生环保科技展示博览会,目的就是通过环保科技展览馆的形式,向广大师生展示低碳概念作品、文字图片以设置及便民互动环节,倡导低碳生活理念。这是大学生认识社会、体验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也将对学校营造一种健康高雅、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产生积极的影响。

  长期以来,贵校与我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今年六至七月,贵校选派大学生志愿者到我局协助开展环保工作,志愿者们踏实肯干,谦虚有礼,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此,我热切希望能与贵校以共建大学生实践基地的模式,通过我们的大学生向广大市民传播低碳绿色环保理念,给我们“绿城”更添一份绿色,既提高实习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我们市环保局以后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达到合作双赢的效果。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全国环保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当前环保科技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部署2009年工作任务,为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提供强大科技支撑,进一步开创我国环保科技工作新局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20*年是令人终生铭记的一年,全国环保科技工作者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经受了重大灾难和经济危机带来的无比悲痛和沉重压力,也共同见证了环保机构发生的重大变化,共同体味了举办奥运、发射卫星的巨大喜悦。在这一年里,我们全面落实科技兴环保战略,推动环保科技各项工作再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有了新的进展,在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过程中有了新的突破,在探索环保新道路的征途上有了新的提高。

环保科技范文10篇

  经过十多年艰苦不懈的努力,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防科工局、航天科技集团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年*月*日,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环境一号卫星A、B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进入预定轨道。各地环保部门的同志们在现场或通过电视一起目睹了这一激动人心的瞬间。国务院领导对此高度重视,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致信祝贺,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并希望各有关单位再接再厉、开拓创新,继续做好卫星在轨测试、业务化应用及后续星论证建设等工作,充分发挥其效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环境一号卫星星座由国务院批准立项,具有大范围、快速、动态的环境与灾害监测能力。此次发射的A、B星为中分辨率光学小卫星,是星座系统建设的第一部分。星座完全建成后,将与航空观测、地面调查等手段以及其他遥感数据资源相结合,建立起稳定高效的环境与灾害监测预警业务系统和服务网络,在更高水平上促进国家环境保护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在环境卫星星座研制和地面系统建设过程中,各有关单位尤其是我部卫星筹备办的同志们攻坚克难、不辱使命,顺利实现了星座组建的第一阶段工作目标。20*年*月*日国家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大楼奠基开工,年底已经基本封顶,今年将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过渡期卫星环境应用系统已初见成效,并在太湖和巢湖蓝藻水华监测、汶川大地震生态环境变化监测和影响评估、奥运赛区青岛海域绿藻浒苔动态监测等环境应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及时向国务院上报了遥感监测结果,为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通过一年来的努力,以环境卫星的成功发射为标志,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环境管理的技术手段进一步增强。

  20*年是减排攻坚年。各级环保科技部门全力以赴,为推动减排任务的实现作出了应有贡献。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科技专项实施方案中将三河、三湖、一江、一库作为重点,确定了覆盖27个省区市共200多项示范工程项目,将全面提升我国水体污染物削减与治理能力。环保公益性项目中安排了《造纸行业全程降污减排评价指标体系与技术途径研究》等19项课题7000万元,开展总量控制与减排技术方法的研究。国家为进一步削减太湖流域污染负荷,了造纸等13项含有特别限值的排放标准,并公布了太湖流域执行特别排放限值的范围和时间。针对钢铁、有色、农药、轻工等减排重点行业,组织筛选了70多项污染减排重点技术,了17项排放标准和6项清洁生产标准。了国家鼓励发展和先进技术示范目录,为污染减排提供了技术指导和支持。为加快传统工业生态化转型步伐,联合商务部、科技部开展了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批准了苏州工业园区等三家为部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地方各级环保部门从本地实际出发,采取了各具特色的减排措施。山东省针对南水北调工程了全国第一个流域性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并提出了治、用、保的治污策略,使南水北调沿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削减,取得了显著成效。北京、重庆、辽宁、河南、天津、浙江等地针对当地污染严重的特色行业了地方排放标准,为削减当地污染负荷提供了支持。江苏、上海等环保部门主动与政府有关部门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共同推进传统工业生态化转型工作。黑龙江省制定了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标准,建设试点达14家,使一批污染集中排放区改造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去年全国有400多家单位获得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各地开展了80期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培训,共培训技术人员近万人,通过培训,有力提高了一线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为污染减排提供了重要的技术队伍支持。

  为确保北京奥运会期间空气质量达标,全国环境科技力量共同开展了环境科技大攻关,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和山东六省(区、市)以及北大、清华、中科院、中国环科院、监测总站等地方有关部门和单位团结一心、精诚合作、共同攻关,圆满完成了奥运环境质量保障任务。特别是北京市环保部门在实现改善空气环境质量过程中,充分发挥科技标准作用,先后投入8000万元开展了北京与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物输送、转化及北京市空气质量目标等重大研究项目,开展了多次大型综合立体观测,模拟演练了“保障措施”的实施效果,不断完善首都环境标准体系,先后制定实施了全国最为严格的23项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效益。为控制机动车污染,部科技司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并报国务院批准,在北京市提前实施了国四排放标准并制定了重型车、在用车、车载诊断系统等3项配套标准。为解决北京市及周边地区油气污染问题,了《储油库、加油站大气污染治理项目验收检测技术规范》。针对臭氧浓度超标的问题,在涉奥城市开展了臭氧监测试点工作,中国环科院、监测总站联合有关地方和科研院所开展了臭氧研究性监测,完善了有关评价技术规范,圆满完成了空气质量保障任务。生贤部长在近日召开的全国环保工作会议上对环境科技在奥运保障中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这是继松花江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后,全国环境科技力量进行的又一次大集结,积累了一笔宝贵的环保财富。实践证明,广大环境科技战线的干部职工经受住了考验,向党和人民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去年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群众健康和环境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广大环保科技工作者反应及时,处置科学,为确保环境安全作出了贡献。为应对50年未遇的雨雪冰冻灾害,我们及时组织编制了《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环境保护应对技术措施》并率先在环境报上全文,为消除潜在环境风险提供了技术保障。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以后,组织制定了7项应急技术规范或标准,开展了汶川特大地震灾后环境安全评估与应对措施研究,组织环保企业捐赠污染处理仪器设备,为国家应急决策、灾区恢复重建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和物质保障。清华大学、中国环科院等有关单位以及四川、陕西、甘肃等重灾省份的环保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扬中国环保精神,不顾个人安危昼夜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攻克了次生环境灾害、消毒杀虫剂危害、饮用水源地监测、堰塞湖环境风险等一个个技术难题。13个兄弟省份派出几百名环境科技监测工作者赶赴救灾现场,支援灾区的同志们,其他省份的同志们都踊跃捐款捐物,共同描绘了一幅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感人画卷,充分展现了全国环境科技工作者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敢打硬仗、保障有力的良好风貌。

  落实科技兴环保战略,实施环保科技创新工程、环保标准体系建设工程和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工程等三大环保科技工程是全国环保科技大会确定的重大举措。一年来,各项工程取得积极进展,环境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一是环保科技创新工程再创佳绩。国务院审议通过《水专项实施方案》后,全国各地环保部门、科研院所积极行动起来,配合水专项管理办公室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论证工作。目前,已论证通过了32个项目、225个课题,其中20*年度中央财政投入4.8亿元,启动21个项目、105个课题。同时,环保部门积极参与其他部门牵头组织实施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科技重大专项,分别申报经费约2000万元和1.4亿元。公益项目、支撑项目以及其他科研项目共落实中央经费近4亿元。有48个项目获得20*年度环保科技奖,其中中国环科院牵头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技术与典型地区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多方筹措资金,加大了科研投入,山东、陕西分别争取省财政支持3000万元和1000万元,围绕当地环保重点工作,开展环境科研和技术示范,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都有较大提高。

  二是环保标准体系建设工程成绩斐然。全年共完成123项国家环保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现行国家环保标准数量突破1100项。其中,声环境质量标准和工业企业、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标准及铁路边界噪声标准修改方案,一揽子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环境噪声监管工作的一些老大难问题,规范和促进了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地方环保标准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思路进一步明确、力度进一步加大。广东省建立了由省环保局立项制订、省质检局联合审查、省政府批准的地方环保标准职责分工和管理程序,理顺了环境标准管理体制。河北、上海、山东分别制定了当地环保标准规划,内蒙古、黑龙江、吉林、上海、福建等省市了一系列地方环保标准,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标准体系。辽宁承担了近百项国家环保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浙江组织开展了13项国家环保标准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是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工程取得积极进展。完成了首个《环境保护技术发展评估报告》,编制了火电、钢铁等13个行业最佳可行技术导则和水泥、印染等19项工程技术规范,强化了环境技术对环境管理的支撑作用,有效地引导了环保产业发展。积极协调财政部门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更新了政府绿色采购产品名录,新增5项环境标志产品标准。组织举办了国际环保展览、环境友好型社会成果展览等大型活动,与韩、日、美、欧等国家和地区环境技术和环保产业交流与合作取得积极进展。

  各地认真落实《国家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规划》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推广示范,当地鼓励发展的环境技术和环保产品名录,加强清洁生产技术培训,引导社会和企业进行技术研发,进一步提高了污染防治的技术水平。

  去年,国家加大了环境健康工作的投入,重点流域、区域环境健康调查取得了初步成果,并为环境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在落实“以奖促治”政策、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工作中,基于我部环境健康调查有关结果,有600个环境问题突出的村庄得到治理,400万群众直接受益,其中近百个环境健康问题比较突出的村庄得到了重点整治。为落实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我部继续会同卫生部在沿淮四省政府和环保部门支持下开展流域环境健康调查,初步明确了部分癌症高发地区环境状况,筛选出了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单,提出了淮河流域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体系建设思路。完成了环境健康战略研究,初步构建了到2050年我国环境健康战略的框架,提出了战略重点、优先行动和保障措施。环境健康基础工作取得进展,编制完成了化学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名录,建立了环境污染相关健康损害案例数据库、可吸入颗粒物(PM2.5)对儿童呼吸系统健康影响调查、镉污染区环境与健康调查等,为进一步推进工作奠定了基础。

  各地环保部门认真落实《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积极探索工作思路,取得了可喜的进展。陕西、河北、广东等地举办了环境与健康论坛,黑龙江省厅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制定了本省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深圳市局开展了环境健康公害防治预案研究,积极探索多部门联动的环境污染危害健康风险评估制度,大连市局开展了内分泌干扰物、人居环境与癌症发病诱因等研究项目,为防治污染、保护人体健康提供了技术支持。

  部党组对科技工作高度重视,在部机关“三定”实施方案中加强了科技司机构、职能和编制,在科技司原有职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应对气候变化综合协调、新型环境问题风险评估等职能,明确了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归口管理职责等,增加了一个处,4名行政编制,有力地保障了科技兴环保战略的实施。

  总的来看,去年环保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是令人骄傲和自豪的。这是各级环保部门领导高度重视、广大环境科技工作者团结进取、努力奋斗的结果。当然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环保科技工作还处于爬坡阶段,环境科研经费、基础条件、人才队伍等还比较薄弱,还存在许多困难和不适应环保事业发展的问题。我们一定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在探索环保新道路的征程上,解放思想,锐意创新,站在新的起点上,争取更加优异的成绩。

  2009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年,也是实现“*”环保目标和任务的关键一年。环保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技兴环保战略,全面落实全国环保工作会议部署和要求,夯实工作基础,科学谋划思路,增强创新能力,为探索环保新道路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已过大半,今年是实现环保科技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我们既要客观评估规划执行情况,又要及早谋划“*”工作思路。评估规划执行情况要实事求是,体现科技特色,分析总结规划实施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后两年加快规划实施的针对性措施。一是要全面总结分析科技规划确定的10个优先领域、33个重点主题和60亿投入的落实情况、科技成果的产出情况以及对环境管理的支撑情况等。二是要全面评估环保标准规划所确定体系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完整性,认真总结近年来出现的流域特别排放限值、标准族等经验做法。三是要充分肯定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规划的首创精神,侧重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做法,研究规划的阶段目标和保障措施的落实情况。

  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要充分运用环保科技战略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果,动员各方力量,以更加宽广的视野,积极研究环境保护新道路涉及的重大科技问题,积极探索科技含量高、资金投入少、环境效益好的治理模式,丰富拓宽“*”环保科技规划思路和领域。要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围绕国家和地方主要环境目标,找准阻碍国家和地方环保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从中提炼出更加广泛的重大科技需求和更有针对性的研究主题,提高规划的前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科技工作思路和科技发展规划对编制国家环保规划具有重要支撑和导向作用,希望全国环境科技工作者继续发扬抗震救灾和中国环保精神,像举国办奥运一样,共同把这项事关环保事业发展全局的大事办好。

  2009年是完成“*”减排任务的冲刺年。要全面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组织科研力量进行攻关,不断提高污染减排的科技含量。要针对目前实现污染减排目标的严峻形势,面向污染源头控制、总量削减、达标排放和改善生态环境等环节的科技需求,逐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污染减排环保科技支撑体系。要全面开展污染物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工作,重点开展污染减排“三大体系”建设急需的污染源监测监控、信息交换传输、监测仪器设备、环境标准样品、监测数据质量控制等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制订工作。特别要适应开展氮氧化物排放削减和控制的需要,尽快制订氮氧化物排放标准,出台氮氧化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要开展污染防治技术调查评估,筛选重大节能减排技术,重点开发钢铁、石化、有色、建材等高污染行业的污染物削减技术,攻克一批技术难题,为实现污染减排目标提供技术支持。

  水专项的成败关系到我国水污染防治能否实现重大突破。要按照让江河湖海休养生息的战略要求,围绕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确定的任务和目标,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水专项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水专项开好头、起好步、布好局,力争拿出突破性技术成果。要通过实施水专项,搞清水污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基本阐明我国区域性、流域性重大水环境问题形成的机理和机制,以解决关键技术为核心,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带动性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水污染治理关键共性技术,并通过开展区域、流域水污染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

  当前,专项组织实施处于非常关键的开局起步阶段,今年将有11个项目、118个课题启动实施。各地环保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加大组织实施工作力度,采取切实措施,为顺利推进专项实施工作提供有力保障。要按照国务院统一要求,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机构人员、保障条件和配套资金,切实把重大项目组织好、实施好。

  今年要在完善标准体系上下功夫,在强化技术引导中见成效。要全面评估现行的环境质量标准及其实施体系,完善水和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更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要按照科学、合理、先进、全面的总体要求建设新的污染物排放监控标准体系,加强相关标准之间的协调、联动、配合,重点制修订钢铁、有色、化工等行业排放标准、最佳可行技术导则和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提高排放控制技术水平。要针对环境敏感流域区域制定特别排放限值,特别是要尽快启动三峡库区化工行业排放标准编制工作。监测管理职能调整后,标准工作更要加大监测标准、规范的组织制修订力度,一如既往地为监测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要继续筛选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示范名录和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目录,12-15项重点行业工程技术规范。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推广示范力度,开展污染治理市场化试点,引导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提高污染治理水平。要继续扩大绿色采购产品种类,更新绿色采购清单。要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对传统产业实行生态化技术改造,从生产源头和全过程减轻环境污染,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鼓励环保科研院所、企业、各类高校和环境科学学会、环保产业协会等,广泛开展环境科技成果推广活动。继续落实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建设规划,通过各种途径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环保科普基地,研发推广环保产品和治理技术,创造更加富有成效的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提高污染防治技术的整体水平。

  要按照理清思路、科学决策、把握重点、夯实基础、加强宣传的总体思路推进环境与健康各项工作向前发展。一是按照《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的总体部署,充分提炼和运用环境健康战略研究的成果,编制环保系统未来十年环境健康发展规划。二是以大气环境与健康为内容开展环境与健康宣传周活动,会同卫生部办好第四届国家环境与健康论坛,广泛开展理论和技术交流,提高社会各届环境健康意识,争取更加广泛的理解与支持,扩大环保部门开展环境健康工作的社会影响。三是继续加强环境健康基础工作,组建环保部门环境与健康专家委员会,开展重点地区环境污染与健康损害状况调查,继续完善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名录。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淮河流域环境健康调查要进一步加快工作进度,全面完成流域环境污染状况调查,完善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体系,争取早日向国务院提出结论报告。国务院领导非常重视这项工作,下了很大的决心,投入了巨大财力,如果搞不好,不仅时间耽误了,财力损失了,更重要的是关系到环保部门的形象,影响到环境健康工作的长远发展,出不了成果,我们将愧对国家与人民!希望沿淮四省的同志们和项目牵头单位的同志们一定要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振奋精神,努力工作,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参与应对气候变化是环保部门的一项主要职责。根据国家气候变化领导小组的工作分工,环保部门主要负责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的环保工作。去年,部里对这项工作进行了职能调整,明确由科技司归口负责。这项工作的基础很薄弱,比如哪些是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的环保工作,环保部门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抓手是什么等问题,都需要大家认真思考和研究。要尽快成立部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制定并颁布关于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行动计划,明确环境保护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今年要按照部党组提出的“夯实基础、立足环保、做大做强”的总体部署,理顺工作机制,整合内部资源,强化归口管理部门统筹协调职责,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对外谈判,参与审核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开展气候变化基础研究。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对此一定要高度重视,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上下合力,初步打开工作局面。

  今年是地方机构改革年。各级地方环保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环保科技工作的领导,在机构改革中,要把科技兴环保战略落实到加强科技、标准、技术等管理职能上,落实到加强科技机构队伍建设上,以适应日益繁重的科技管理任务的需要。

  从根本意义上讲,经济靠科技,科技靠创新,创新靠人才。人才特别是杰出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要通过环保人才培养规划,建立有利于激励自主创新的科研人才评价和科研成果奖励制度。要重视发现和培养一流科学家和学科带头人,环保系统要多出院士级领军人才。要大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打破论资排辈的陈规陋习,鼓励年轻人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超越,让更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要进一步扩大环保科技奖评选范围,对更多的优秀科技成果实行奖励,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目前环境科研院所整体能力相对较弱,相当一部分院所力量较弱,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较少,科技创新能力差,还不能完全适应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仍然有一部分环境科研机构的工作游离于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之外,主要精力搞环评创收,而不是搞科学研究,有的甚至出现了违法腐败的问题。有一定面向市场能力的研究院所“小富即安”的思想比较浓厚,项目层次和科研水平上不去。这些问题,已经成为环境科研院所做大做强的阻碍,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并通过深化改革逐步解决。

  环境科学研究是社会公益性研究,环境科研机构总体上讲是非营利性科研机构。今后环保科研院所科技体制改革要按照国家的有关要求进一步狠抓落实,加快进度。部直属、省及力量较强的重点城市科研院所,要通过重组、改造、整合,在调整结构、分流人员的基础上,按非营利性机构运行和管理。以环境技术开发和工程为主的应用型环境科研机构,包括部分省级和重点城市环境科研院所要转制为科技型企业。地市级环境科研机构除少数科研力量较强外,多数以环境评价、测试服务、科技咨询等为主的院所,包括确定为非营利性科研机构中从事环境科技咨询业务的部分,原则上要转制为企业性质的环保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站所合一”的地市级环境科研机构应以监测业务为主。能否作为非营利科研机构取决于自身特点和当地环保工作需求。要通过改革,优化调整资源整合,使科研院所真正以科研为中心开展相关工作,切实做大做强,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科技投资是战略性投资,要舍得在科技上花钱。近年来,财政部、科技部在环境科技、标准等方面给予我部大力支持。各级环保部门也要紧紧抓住拉内需、保增长带来的发展机遇,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对环保科技的投入,增强环保科研院所的基础能力。要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环保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投入,增强保护知识产权意识,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保护企业自主研发的积极性。

  要加强同科技、发展改革等部门的沟通和对接,争取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和野外观测台站等大型科技基础项目,为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野外实验提供物质基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部门要抓好1-2个为环境管理服务的公益性科研单位建设,建立省级环境科研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我们对环保科技工作进行了认真剖析总结,总体来看,广大环境科技工作者勇于开拓、思想解放,主流是好的。但是也有些地方,个别同志不愿当马前卒,而甘为马后炮;有的满足靠政策吃饭,不愿意搞科研,不想出成果;有的同志工作没激情,思路窄、办法少,习惯于“文件套文件”,不敢突破“惯例”,不敢超越“本本”。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环保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

  今年是环保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央为加大环境政策、规划和重大问题的统筹协调力度,将环保总局改为环保部,充分表明党中央、国务院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的决心和魄力,标志着我国的环保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各级环保部门领导干部和广大环保科技工作者要充分认识这一重大变化的重要意义,紧紧抓住机构改革带来的发展机遇,全面把握新时期环保科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成立环境保护部是落实*精神的重大举措,是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组织保障,是几代环保人持之以恒不断努力的结果。机构的变化意味着职能要调整、方法要更新、重点要突出、效率要提高,意味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按照机构改革的方案,环保部主要承担四项职责,即:拟订并组织实施环境保护规划、政策和标准,组织编制环境功能区划,监督管理环境污染防治,协调解决重大环境问题。解读这四项职责,我们可以看出,作为综合管理和统筹协调重要支撑的环保科技工作将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必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第一,提高统筹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必须加强环保科技。环保部与环保总局的一个重大区别是,过去我们的重点是监督执法,今后环保部将从宏观调控和综合管理的角度,在更高层次更有力地参与综合决策,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尽快提高统筹能力,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源于认识的深化和方法的科学。而认识和方法是以坚实的科学研究和大胆的科技创新为基础的。大家一定还记得,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起点正是从官厅水库的调查研究开始的,也正是通过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我们确立并逐步完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因此,我们只有大力加强环境科学研究,才能逐渐认识环境问题的发展规律,找到解决重大环境问题的“金钥匙”,才能科学确定环境保护的发展规划和功能区划,制订符合国情的环境政策和标准,才能不断提高统筹能力,在参与综合决策时做到心中有数、依据充分、理直气壮。

  第二,提高监督管理环境污染防治的水平,必须加强环保科技。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要求,污染防治仍是环境保护部的主要职责。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往往也是资源环境矛盾凸显的时期。今后,随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和人口继续增加,污染物产生量还会不断增多,生态压力还会进一步加大,环境问题会更加突出。靠过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维持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国外的经验表明,工业化进程中产生的严重环境污染,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加以解决。发达国家在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并重和综合”的转变过程中,无不是通过科技创新、技术突破提升污染治理水平、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和跨越发展的。总理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明确要求,要坚持自主创新,实施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和科技支撑计划,着力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全面启动和组织实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重大专项,加强污染治理的先进适用技术开发和推广,提高重点流域水污染物的国家排放标准。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环保科技进行明确具体的部署,这在环保科技的发展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标志着以科研、标准、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环保科技作为环保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了环境保护的主战场,融入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

  第三,实施科技兴环保战略,全面改善环境质量,必须加强环保科技。随着环保工作不断深化,在环境执法力度加大,企业守法意识普遍提高后,科技进步将是改善我国环境质量的唯一途径。回顾环境保护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每一次环境保护事业的跨越式发展都离不开环保科技的突破。举几个例子,如曝气复氧技术使英国泰晤士河污染治理发生了质的飞越,废物再生技术使丹麦98%的废料不必再用填埋的办法进行处理,湿法涤气系统使德国提高了烟气处理能力,可去除烟道内98%的灰、99%的氯化氢和二氧化硫等,新型的纳米级净水剂的吸附能力和絮凝能力是普通净水剂三氯化铝的15倍左右,碳吸附、碳捕捉等技术的突破将掀起“低碳经济”的浪潮,提高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这些事例说明,环保科技创新是提升污染治理水平、保护生态环境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部党组提出实施科技兴环保战略,正是深刻认识到技术革命给环境保护带来的巨大动力,力图通过科技创新,引领环境管理的发展方向,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污染防治的水平,通过标准创新,不断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质量的改善。但是,目前我国环保科技的发展现状,离振兴环保事业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环保科技起步较晚、基础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低、技术储备不足,部分地方和部门还存在重管理轻科技的现象,科技部门自身人员少、任务重、支撑能力不强、科研队伍素质亟待提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通过加强环保科技工作,把科技兴环保战略落到实处。

  总之,我们要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环保科技的重要意义,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全面履行新时期环保职责,完成党和国家确定的工作目标、不断改善环境质量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全国环保科技大会召开以来,环保科技战线高举落实科技兴环保战略的旗帜,认真落实《若干意见》的各项要求,按照国家环保科技“一二三四”的总体思路和工作部署,紧紧围绕环保重点工作,大力实施环保科技工程,全国环保科技工作呈现出工作全面推进、部分取得突破、支撑能力明显增强的良好态势。

  各级环保科技部门把实现减排目标作为当前工作的头等大事,群策群力,为推动减排任务的实现作出了应有贡献。国家环境咨询委和科技委以及*、*、*、*、*等地的环境咨询机构,作为环保部门的“外脑”,充分利用智力资源的优势,科学分析减排形势,积极论证有关规划,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为各项规划的高质量出台、污染减排措施的顺利推进提供了重要参考。根据污染减排“三大体系”建设工作要求,研究确定了配套环保标准体系,紧急启动了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编制工作,了“三大体系”建设最急需的18项信息标准、监测方法标准和技术规范,有力地支持了“三大体系”建设工作。*、*、*、*等省市制定了符合地方实际的排放标准,*、*、*等省市加强了减排相关技术的调研和研发工作。

  水专项是建国以来环境领域中央财政投入最多的科研项目。自国务院批准成立水专项领导小组一年多来,在生贤部长的正确领导下,水专项始终坚持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两个体系协调运作。行政管理体系上,不断强化国家和地方水专项的组织机构,切实为水专项的实施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技术管理系统上,注重发挥专家民主科学决策咨询的作用,科学组建了以两院院士为主体的高层次的咨询专家组,成立了高水平的10人实施方案编制专家组,并联合数百名环境专家,反复修改完善实施方案。20*年*-*月,水专项作为民口的第一个项目顺利通过了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进行的综合论证。*月*日,水专项实施方案通过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成为民口首批通过审议的三个重大专项之一,标志着前期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进入正式启动实施阶段。水专项取得今天的重大进展是全国环保科技战线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结果,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浙江等各省市环保部门以及部直属科研院所等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在此,我代表水专项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大家表示感谢。

  两年来,各级环保部门团结协作,以环保科技创新工程、环保标准体系建设工程和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工程等三大环保科技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环保科技工作上新台阶。

  一是科技创新工程成效显著。20*年,国家环保科技部门争取财政部、科技部环境科研经费3.7亿元,超过了前5年经费的总和。20*、20*年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共立项57个,经费约1.6亿,20*年又立项140多个,目前正在财政部审批。各地环保部门、科研院所和高校积极参与了项目申报,其中*、*、*等省市上报的项目质量较好。国家环境卫星应用中心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完成了立项批复,落实了征地、投资,制定了机构管理相关制度,建立了国家环境保护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并积极创造条件,在重点湖泊蓝藻爆发、秸秆焚烧、渤海湾溢油等环境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制定了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专项规划,组织编制了环境科技人才培养规划。通过两年来的努力,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二是环境保护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近两年,国家环保标准的数量以每年100项的速度递增,其增幅之大前所未有。截至目前,现行国家环保标准已经达到1*4项,已经落实经费6900万元,落实标准制修订任务610项,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建设实现了跨跃式发展。创新了标准管理思路,针对太湖、松花江等重点敏感区域,为支持*奥运,适应危险废物和流动污染源环境管理等工作的需要,启动了相关标准研究和制订工作,了一批污染物排放标准,严格了排放要求。围绕环境监管与评价工作,逐步完善了环境质量标准规范体系。同时,各地环保部门加强了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力度。*、*、*、*、浙江等10多个省市制定了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等19个省份的科研、监测机构积极承担、参与国家环保标准的制修订项目,湖南、湖北等省环保部门还对省内承担国家环保标准制修订任务的单位给予经费资助。地方环保部门的广泛参与,为标准体系建设提供了巨大的动能,也提高了各类标准规范的实用性。

  三是环境技术管理工作得到加强。按照家宝总理提出的三个历史性转变的要求,我们加强了对环境技术的管理。两年来,本着明确工作定位、围绕工作重点、全面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各项工作。了《“*”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规划》,组织编制了《国家环保技术筛选、示范管理办法》,出台了《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示范名录》和《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目录》,启动了钢铁、造纸等5个领域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导则及钢铁除尘、畜禽养殖废水等20项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制订工作,了13项环保工程技术规范。起草了《促进环保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组织编制出版了《“*”环保产业发展市场供需指南》。基本完成《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管理条例》和《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营管理办法》的制订工作,后者将于近期施行。组织开展了环保设施运营从业人员上岗培训和运营资质审批工作。截至20*年底,各地共举办培训班63期,培训技术人员5040人,1100余家单位获得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联合商务部、科技部共同开展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并对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了考核。这三个园区成为我国自2000年创建工作开始以来首批通过验收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截止目前,已经批准建设的国家生态工业园区有26个。会同财政部调整了第二批《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制定了“生态住宅”等12项新的环境标志产品标准,现开展认证的环境标志产品已达到了63种。截止到目前,通过中国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有23000多种规格型号,1300余家企业,年产值超过1200亿元。

  作为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保障战略和环境健康战略在战略研究办公室的统一组织下,经过近一年的深入研究,取得了积极进展。科技保障战略全面分析了环境科技面临的形势,系统总结了国外环保科技工作的经验,深入阐述了科技兴环保战略的科学内涵,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五到十年环保科技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环境健康战略专题克服资料短缺、创新难度大等困难,认真分析了我国环境健康问题的现状、特点、成因和未来趋势,整理归纳了国外开展环境健康工作的经验做法以及对我国的启示,初步构建了到2050年我国环境健康战略的框架,提出了战略重点、优先行动和保障措施。两个专题的战略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果,是广大环保科技工作者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事实证明,开展环保科技和环境健康的宏观战略研究是总结过去、把握当前、谋划长远的重大举措,通过战略研究,既锻炼了环保科研队伍,又为谋划“*”及至更长远的环保科技和环境健康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环境健康工作起步较晚,但进展很快。两年来主要在以下方面做了工作:一是会同卫生部组织召开了三届国家环境与健康论坛,会同18个部委局办了《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20*-2015)》,这是我国环境与健康领域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二是开展了重点流域环境健康调查工作。安徽、*、*、*省环保部门积极配合,协助做好相关工作。三是组织开展了典型地区环境健康专项调查。四是加强了基础研究工作,完成了汞、镉、砷、氟、铅五项环境健康损害判定标准研究。开展了环境污染引起人体健康损害事故应急体系研究。编制了《国家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名录(化学分册)》。开展了环境污染纠纷与事故相关健康损害研究。通过两年来的努力,环境健康工作初步理清了思路,加大了资金投入,取得了初步进展,为将来继续深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两年来,我们重点从规范监测行为,加强数据质控等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使环境监测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一是出台了《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填补了环境监测立法空白。修订了《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并围绕湖库环境监测的特殊要求,及时制订了《环境监测站建设补充标准》,对于今后一个时期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二是做好环境监测归口管理工作,加强环境信息工作。充分利用环保部门的环境数据、信息优势,继续加强各类环境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和环境信息的工作,组织了五年环境质量报告书、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公报、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等,在环境质量公报制度方面不断创新,第一次于年初了20*年环境质量状况。环境质量会商制度正常化,理顺了审批和管理流程,在信息及时和公开环境信息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三是积极推进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组织修改国家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纲要,不断完善和优化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四是专项监测进展顺利。中俄跨界水体水质监测取得实效,温室气体监测工作取得突破,臭氧监测试点工作开始启动。

  总之,两年来环保科技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科技兴环保战略深入人心,实现历史性转变出奇制胜靠科技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共识。大家普遍反映,环保科技领导重视、地位提高、工作饱满、前途光明,环保科技大发展的春天到来了。

  20*年是全面落实党的*会议精神的一年,也是实现“*”环保目标和任务的关键一年。环保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服从于历史性转变为核心,按照全国环保厅局长会议的要求,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全面落实《若干意见》,大力推进三大环保科技工程,努力推进环境健康和监测工作,不断强化科学决策机制,为不断改善环境质量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水专项是作为资源环境领域唯一的一个重大专项,环保部门作为牵头部门,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水专项重点围绕“三河、三湖、一江(松花江)、一库(三峡库区)”,设计了湖泊、河流等六大主题,共33个项目。希望各级环保部门高度重视,切实在地方上发挥牵头组织的作用,成立相应的专项管理机构并充实配备人员,进一步理顺水专项在地方上组织实施的管理体制。要落实好水专项所需的各项保障配套条件,尤其是要明确工程示范实施地点,要有相应配套工程和依托工程的支撑,并注意与节能减排和治污规划在时间进度上的密切衔接;明确地方政府对于项目实施所配套的经费额度和经费来源,并予以一一落实。总之,希望各级环保部门切实负起责任、协调配合,充分利用目前的大好机遇和条件,扎扎实实做好水专项的组织实施工作。

  同时,要全面推进环保科技创新工程。要组织优势单位积极争取环保公益行业专项、科技支撑项目、“973”及“863”项目支持,形成对环境科研工作可持续、高强度的投入,确保环境保护领域科学研究进入国家科技进步的主战场。在争取各类科研项目的同时,要注重顶层设计,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符合环保工作需要、代表环境科技最新发展方向的项目库。要抓紧启动《国家环境保护“*”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明确未来一个时期环境科技发展的宏观思路和主导方向。要进一步加强环保科技基础能力和协作平台建设,大力推动环境卫星环境应用系统建设,强化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等基础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环保科技进步奖的评奖工作。

  要加快环保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建立符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的环境准入体系。以“两高一资”行业和“三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全面推进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工作,钢铁、有色金属、造纸、煤矿瓦斯、生活垃圾、机动车及发动机、制药等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要从保护人体健康出发,全面升级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等标准。要面向环境管理和执法监督,加快出台急需的标准规范,确保严格的管理和准入措施有章可循、顺利实施。要充分发挥地方环保部门在标准规范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推进形成符合区域特点和环境管理要求的地方标准体系建设。

  要把新技术应用作为污染减排的重要手段,与政策措施、执法监督、工程治理等手段共同形成治污减排合力。加快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制订《国家环境保护技术评估、示范和推广管理办法》,规范最佳可行技术导则、工程技术规范的编制工作,重点编制钢铁、非木浆造纸、有色冶炼、医疗废物处理等行业的最佳可行技术导则,一批环境工程技术规范,为污染减排提供技术支撑。要加快环保技术推广应用,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技术导则,利用财政资金补助等杠杆推动优先技术的应用。要继续推进环保产业发展,做好环保设施运营资质的审批和后续的监督管理工作,规范持证单位的运营管理。要以建设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为重点有序推进循环经济,指导发展循环经济有条件、有积极性的地区、工业园区、企业结合实际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并对试点单位规划的落实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真正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此外,还要继续开展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工作,推进政府绿色采购。

  保护人体健康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最终落脚点。20*年,要按照《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的阶段性要求,从环保部门的工作需要出发,组织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提出重点领域、优先主题、项目设置、实施方案。要集中精力抓好重点流域癌症综合防治工作,组织研究环境与健康资源共享方式和途径,各相关省份要按照年度工作目标要求,认真做好相关环境要素调查和监测等基础性工作,启动重点地区综合治理工作。同时,继续围绕热点问题,开展环境健康损害调查,加快编制《国家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名录(生物分册)》。各地要高度重视环境与健康工作,要在机构建设、经费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予以倾斜和支持,确保环境与健康工作与全局工作同步推进。

  关于监测工作,在全国的环境监测工作会议上已经作了全面部署。这里,我只强调一点,不管监测的管理体制如何变化,有一点是必须要加强的,就是监测的技术支撑能力。总结多年来的经验教训,可以说,如果我们在监测理论上没有创新,监测技术上没有突破,监测能力上没有提高,我们就难以顺利推进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环保部门参与综合决策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必须大力加强环境监测的基础性研究,开展以监测方法、质控要求、技术标准、信息体系等为内容的科学研究,尽快完善环境监测网络,提高监测队伍素质,努力实现监测队伍专业化、监测装备现代化,及时准确地拿出监测结果。今年,要重点围绕污染减排、污染源调查、土壤调查、臭氧和温室气体监测、流域区域监测网建设等做好技术支撑和服务工作。

  当前,我国的环保科技工作进入了历史最好的发展时期,特别是环境保护部成立以后,环保科技工作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为了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保障作用,我们需要从机构队伍、管理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切实加强环保科技工作。

  第一,要高度重视环保科技机构队伍建设。各级环保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环保科技的领导,把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融入到思想意识里,体现在工作安排上,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凡是重大的环境政策、环保规划和环保标准出台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自觉做到不调查研究不决策、不科学论证不决策、不经过专家审议不决策。领导班子要认真研究环保科技发展形势,关心环保科技事业发展,切实解决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和困难,为环保科技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点,要进一步提高主管部门对直属科研院所的管理力度,统筹考虑管理机关、科研单位的建设和发展。

  要进一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自主创新,人才为本。这些年来,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无不凝聚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和无私奉献。要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体制环境。要重视发现和培养一流科学家和学科带头人。要大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打破论资排辈的陈规陋习,鼓励年轻人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敢于超越,让更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要不拘一格选人才,加大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公开招聘力度,重点科研院所的学术带头人、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其他高级科研岗位,要逐步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要尽快制订“111”环境科技人才培养规划,建立有利于激励自主创新的人才评价和科研成果奖励制度。扩大“国家环境保护科技进步奖”评选范围,对更多的优秀科技成果实行奖励。要在科研人员中大力倡导追求真理、脚踏实地的科学精神,摒弃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不良风气。

  为以实际行动支持和推动我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配合我区大力推进以“绿色社区”为龙头的创“绿”系列工程。团区委将联合区环保局、区科技局、区科协联合开展主题为“绿色科技童年”番禺区青少年“6.5”世界环境日开放日活动,以此带动青少年对环保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和参与感,并通过“小手拉大手”,使活动影响青少年的家长和市民,提高市民综合素质,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实现我区“创模”工作的新突破。

  围绕“绿色、科技”主题,利用废旧书报、废、易拉罐等物品作材料,开展发明创造小制作;

  (1)参展人须按要求认真填写《“绿色、科技”青少年环保科技小发明作品展参展表》(见附件的附表一);

  (2)作品必须连同《“绿色、科技”青少年环保科技小发明作品展参展表》于2004年5月28日前上交大队部;

  (3)《“绿色、科技”青少年环保科技小发明作品展参展表》内文必须用电脑打印。(规格为4A横向)

  (1)学生利用在校内校外收集的企业派发的宣传单张作材料,制作出有创意的各种类型的工艺品。

  (1)参展人须按要求认真填写《番禺区青少年环保创意工艺作品展参展表》(见附件的附表二);

  (2)作品须连同《番禺区青少年环保创意工艺作品展参展表》于2004年5月28日前上交少先队大队部;

  (3)《番禺区青少年环保创意工艺作品展参展表》内文必须用电脑打印。(规格为4A横向)

  (2)艺术品必须设计成可拼凑的组合,然后交由承办活动学校的学生分件制作,待“6.5”活动当天由参与制作的学生及其家长带回学校,并现场进行组合成型。

  1、凡于“6.5”活动当天展出的环保科技小发明作品及环保创意工艺品,各奖证书一份;

  2、参与“绿色、科技”为主题的“绿色、科技——亲子环保艺术品”的家庭将获得纪念品一份。

  2、举办“绿色、科技”青少年环保科技作品展及番禺区青少年环保创意工艺作品展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全国环保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当前环保科技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部署2009年工作任务,为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提供强大科技支撑,进一步开创我国环保科技工作新局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20*年是令人终生铭记的一年,全国环保科技工作者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经受了重大灾难和经济危机带来的无比悲痛和沉重压力,也共同见证了环保机构发生的重大变化,共同体味了举办奥运、发射卫星的巨大喜悦。在这一年里,我们全面落实科技兴环保战略,推动环保科技各项工作再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有了新的进展,在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过程中有了新的突破,在探索环保新道路的征途上有了新的提高。

  经过十多年艰苦不懈的努力,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防科工局、航天科技集团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年9月6日,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环境一号卫星A、B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进入预定轨道。各地环保部门的同志们在现场或通过电视一起目睹了这一激动人心的瞬间。国务院领导对此高度重视,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致信祝贺,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并希望各有关单位再接再厉、开拓创新,继续做好卫星在轨测试、业务化应用及后续星论证建设等工作,充分发挥其效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环境一号卫星星座由国务院批准立项,具有大范围、快速、动态的环境与灾害监测能力。此次发射的A、B星为中分辨率光学小卫星,是星座系统建设的第一部分。星座完全建成后,将与航空观测、地面调查等手段以及其他遥感数据资源相结合,建立起稳定高效的环境与灾害监测预警业务系统和服务网络,在更高水平上促进国家环境保护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在环境卫星星座研制和地面系统建设过程中,各有关单位尤其是我部卫星筹备办的同志们攻坚克难、不辱使命,顺利实现了星座组建的第一阶段工作目标。20*年*月*日国家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大楼奠基开工,年底已经基本封顶,今年将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过渡期卫星环境应用系统已初见成效,并在太湖和巢湖蓝藻水华监测、汶川大地震生态环境变化监测和影响评估、奥运赛区青岛海域绿藻浒苔动态监测等环境应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及时向国务院上报了遥感监测结果,为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通过一年来的努力,以环境卫星的成功发射为标志,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环境管理的技术手段进一步增强。

  20*年是减排攻坚年。各级环保科技部门全力以赴,为推动减排任务的实现作出了应有贡献。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科技专项实施方案中将三河、三湖、一江、一库作为重点,确定了覆盖27个省区市共200多项示范工程项目,将全面提升我国水体污染物削减与治理能力。环保公益性项目中安排了《造纸行业全程降污减排评价指标体系与技术途径研究》等19项课题7000万元,开展总量控制与减排技术方法的研究。国家为进一步削减太湖流域污染负荷,了造纸等13项含有特别限值的排放标准,并公布了太湖流域执行特别排放限值的范围和时间。针对钢铁、有色、农药、轻工等减排重点行业,组织筛选了70多项污染减排重点技术,了17项排放标准和6项清洁生产标准。了国家鼓励发展和先进技术示范目录,为污染减排提供了技术指导和支持。为加快传统工业生态化转型步伐,联合商务部、科技部开展了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批准了苏州工业园区等三家为部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地方各级环保部门从本地实际出发,采取了各具特色的减排措施。山东省针对南水北调工程了全国第一个流域性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并提出了治、用、保的治污策略,使南水北调沿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削减,取得了显著成效。*、重庆、辽宁、河南、天津、浙江等地针对当地污染严重的特色行业了地方排放标准,为削减当地污染负荷提供了支持。江苏、上海等环保部门主动与政府有关部门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共同推进传统工业生态化转型工作。黑龙江省制定了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标准,建设试点达14家,使一批污染集中排放区改造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去年全国有400多家单位获得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各地开展了80期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培训,共培训技术人员近万人,通过培训,有力提高了一线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为污染减排提供了重要的技术队伍支持。

  为确保*奥运会期间空气质量达标,全国环境科技力量共同开展了环境科技大攻关,*、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和山东六省(区、市)以及北大、清华、中科院、中国环科院、监测总站等地方有关部门和单位团结一心、精诚合作、共同攻关,圆满完成了奥运环境质量保障任务。特别是*市环保部门在实现改善空气环境质量过程中,充分发挥科技标准作用,先后投入8000万元开展了*与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物输送、转化及*市空气质量目标等重大研究项目,开展了多次大型综合立体观测,模拟演练了“保障措施”的实施效果,不断完善首都环境标准体系,先后制定实施了全国最为严格的23项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效益。为控制机动车污染,部科技司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并报国务院批准,在*市提前实施了国四排放标准并制定了重型车、在用车、车载诊断系统等3项配套标准。为解决*市及周边地区油气污染问题,了《储油库、加油站大气污染治理项目验收检测技术规范》。针对臭氧浓度超标的问题,在涉奥城市开展了臭氧监测试点工作,中国环科院、监测总站联合有关地方和科研院所开展了臭氧研究性监测,完善了有关评价技术规范,圆满完成了空气质量保障任务。生贤部长在近日召开的全国环保工作会议上对环境科技在奥运保障中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这是继松花江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后,全国环境科技力量进行的又一次大集结,积累了一笔宝贵的环保财富。实践证明,广大环境科技战线的干部职工经受住了考验,向党和人民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去年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群众健康和环境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广大环保科技工作者反应及时,处置科学,为确保环境安全作出了贡献。为应对50年未遇的雨雪冰冻灾害,我们及时组织编制了《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环境保护应对技术措施》并率先在环境报上全文,为消除潜在环境风险提供了技术保障。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以后,组织制定了7项应急技术规范或标准,开展了汶川特大地震灾后环境安全评估与应对措施研究,组织环保企业捐赠污染处理仪器设备,为国家应急决策、灾区恢复重建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和物质保障。清华大学、中国环科院等有关单位以及四川、陕西、甘肃等重灾省份的环保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扬中国环保精神,不顾个人安危昼夜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攻克了次生环境灾害、消毒杀虫剂危害、饮用水源地监测、堰塞湖环境风险等一个个技术难题。13个兄弟省份派出几百名环境科技监测工作者赶赴救灾现场,支援灾区的同志们,其他省份的同志们都踊跃捐款捐物,共同描绘了一幅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感人画卷,充分展现了全国环境科技工作者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敢打硬仗、保障有力的良好风貌。

  落实科技兴环保战略,实施环保科技创新工程、环保标准体系建设工程和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工程等三大环保科技工程是全国环保科技大会确定的重大举措。一年来,各项工程取得积极进展,环境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一是环保科技创新工程再创佳绩。国务院审议通过《水专项实施方案》后,全国各地环保部门、科研院所积极行动起来,配合水专项管理办公室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论证工作。目前,已论证通过了32个项目、225个课题,其中20*年度中央财政投入4.8亿元,启动21个项目、105个课题。同时,环保部门积极参与其他部门牵头组织实施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科技重大专项,分别申报经费约2000万元和1.4亿元。公益项目、支撑项目以及其他科研项目共落实中央经费近4亿元。有48个项目获得20*年度环保科技奖,其中中国环科院牵头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技术与典型地区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多方筹措资金,加大了科研投入,山东、陕西分别争取省财政支持3000万元和1000万元,围绕当地环保重点工作,开展环境科研和技术示范,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都有较大提高。

  二是环保标准体系建设工程成绩斐然。全年共完成123项国家环保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现行国家环保标准数量突破1100项。其中,声环境质量标准和工业企业、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标准及铁路边界噪声标准修改方案,一揽子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环境噪声监管工作的一些老大难问题,规范和促进了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地方环保标准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思路进一步明确、力度进一步加大。广东省建立了由省环保局立项制订、省质检局联合审查、省政府批准的地方环保标准职责分工和管理程序,理顺了环境标准管理体制。河北、上海、山东分别制定了当地环保标准规划,内蒙古、黑龙江、吉林、上海、福建等省市了一系列地方环保标准,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标准体系。辽宁承担了近百项国家环保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浙江组织开展了13项国家环保标准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是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工程取得积极进展。完成了首个《环境保护技术发展评估报告》,编制了火电、钢铁等13个行业最佳可行技术导则和水泥、印染等19项工程技术规范,强化了环境技术对环境管理的支撑作用,有效地引导了环保产业发展。积极协调财政部门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更新了政府绿色采购产品名录,新增5项环境标志产品标准。组织举办了国际环保展览、环境友好型社会成果展览等大型活动,与韩、日、美、欧等国家和地区环境技术和环保产业交流与合作取得积极进展。

  各地认真落实《国家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规划》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推广示范,当地鼓励发展的环境技术和环保产品名录,加强清洁生产技术培训,引导社会和企业进行技术研发,进一步提高了污染防治的技术水平。

  去年,国家加大了环境健康工作的投入,重点流域、区域环境健康调查取得了初步成果,并为环境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在落实“以奖促治”政策、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工作中,基于我部环境健康调查有关结果,有600个环境问题突出的村庄得到治理,400万群众直接受益,其中近百个环境健康问题比较突出的村庄得到了重点整治。为落实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我部继续会同卫生部在沿淮四省政府和环保部门支持下开展流域环境健康调查,初步明确了部分癌症高发地区环境状况,筛选出了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单,提出了淮河流域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体系建设思路。完成了环境健康战略研究,初步构建了到2050年我国环境健康战略的框架,提出了战略重点、优先行动和保障措施。环境健康基础工作取得进展,编制完成了化学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名录,建立了环境污染相关健康损害案例数据库、可吸入颗粒物(PM2.5)对儿童呼吸系统健康影响调查、镉污染区环境与健康调查等,为进一步推进工作奠定了基础。

  各地环保部门认真落实《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积极探索工作思路,取得了可喜的进展。陕西、河北、广东等地举办了环境与健康论坛,黑龙江省厅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制定了本省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深圳市局开展了环境健康公害防治预案研究,积极探索多部门联动的环境污染危害健康风险评估制度,大连市局开展了内分泌干扰物、人居环境与癌症发病诱因等研究项目,为防治污染、保护人体健康提供了技术支持。

  部党组对科技工作高度重视,在部机关“三定”实施方案中加强了科技司机构、职能和编制,在科技司原有职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应对气候变化综合协调、新型环境问题风险评估等职能,明确了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归口管理职责等,增加了一个处,4名行政编制,有力地保障了科技兴环保战略的实施。

  总的来看,去年环保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是令人骄傲和自豪的。这是各级环保部门领导高度重视、广大环境科技工作者团结进取、努力奋斗的结果。当然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环保科技工作还处于爬坡阶段,环境科研经费、基础条件、人才队伍等还比较薄弱,还存在许多困难和不适应环保事业发展的问题。我们一定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在探索环保新道路的征程上,解放思想,锐意创新,站在新的起点上,争取更加优异的成绩。

  2009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年,也是实现“*”环保目标和任务的关键一年。环保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技兴环保战略,全面落实全国环保工作会议部署和要求,夯实工作基础,科学谋划思路,增强创新能力,为探索环保新道路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已过大半,今年是实现环保科技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我们既要客观评估规划执行情况,又要及早谋划“*”工作思路。评估规划执行情况要实事求是,体现科技特色,分析总结规划实施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后两年加快规划实施的针对性措施。一是要全面总结分析科技规划确定的10个优先领域、33个重点主题和60亿投入的落实情况、科技成果的产出情况以及对环境管理的支撑情况等。二是要全面评估环保标准规划所确定体系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完整性,认真总结近年来出现的流域特别排放限值、标准族等经验做法。三是要充分肯定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规划的首创精神,侧重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做法,研究规划的阶段目标和保障措施的落实情况。

  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要充分运用环保科技战略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果,动员各方力量,以更加宽广的视野,积极研究环境保护新道路涉及的重大科技问题,积极探索科技含量高、资金投入少、环境效益好的治理模式,丰富拓宽“*”环保科技规划思路和领域。要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围绕国家和地方主要环境目标,找准阻碍国家和地方环保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从中提炼出更加广泛的重大科技需求和更有针对性的研究主题,提高规划的前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科技工作思路和科技发展规划对编制国家环保规划具有重要支撑和导向作用,希望全国环境科技工作者继续发扬抗震救灾和中国环保精神,像举国办奥运一样,共同把这项事关环保事业发展全局的大事办好。

  2009年是完成“*”减排任务的冲刺年。要全面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组织科研力量进行攻关,不断提高污染减排的科技含量。要针对目前实现污染减排目标的严峻形势,面向污染源头控制、总量削减、达标排放和改善生态环境等环节的科技需求,逐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污染减排环保科技支撑体系。要全面开展污染物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工作,重点开展污染减排“三大体系”建设急需的污染源监测监控、信息交换传输、监测仪器设备、环境标准样品、监测数据质量控制等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制订工作。特别要适应开展氮氧化物排放削减和控制的需要,尽快制订氮氧化物排放标准,出台氮氧化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要开展污染防治技术调查评估,筛选重大节能减排技术,重点开发钢铁、石化、有色、建材等高污染行业的污染物削减技术,攻克一批技术难题,为实现污染减排目标提供技术支持。

  水专项的成败关系到我国水污染防治能否实现重大突破。要按照让江河湖海休养生息的战略要求,围绕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确定的任务和目标,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水专项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水专项开好头、起好步、布好局,力争拿出突破性技术成果。要通过实施水专项,搞清水污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基本阐明我国区域性、流域性重大水环境问题形成的机理和机制,以解决关键技术为核心,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带动性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水污染治理关键共性技术,并通过开展区域、流域水污染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

  当前,专项组织实施处于非常关键的开局起步阶段,今年将有11个项目、118个课题启动实施。各地环保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加大组织实施工作力度,采取切实措施,为顺利推进专项实施工作提供有力保障。要按照国务院统一要求,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机构人员、保障条件和配套资金,切实把重大项目组织好、实施好。

  今年要在完善标准体系上下功夫,在强化技术引导中见成效。要全面评估现行的环境质量标准及其实施体系,完善水和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更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要按照科学、合理、先进、全面的总体要求建设新的污染物排放监控标准体系,加强相关标准之间的协调、联动、配合,重点制修订钢铁、有色、化工等行业排放标准、最佳可行技术导则和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提高排放控制技术水平。要针对环境敏感流域区域制定特别排放限值,特别是要尽快启动三峡库区化工行业排放标准编制工作。监测管理职能调整后,标准工作更要加大监测标准、规范的组织制修订力度,一如既往地为监测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要继续筛选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示范名录和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目录,12-15项重点行业工程技术规范。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推广示范力度,开展污染治理市场化试点,引导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提高污染治理水平。要继续扩大绿色采购产品种类,更新绿色采购清单。要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对传统产业实行生态化技术改造,从生产源头和全过程减轻环境污染,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鼓励环保科研院所、企业、各类高校和环境科学学会、环保产业协会等,广泛开展环境科技成果推广活动。继续落实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建设规划,通过各种途径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环保科普基地,研发推广环保产品和治理技术,创造更加富有成效的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提高污染防治技术的整体水平。

  要按照理清思路、科学决策、把握重点、夯实基础、加强宣传的总体思路推进环境与健康各项工作向前发展。一是按照《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的总体部署,充分提炼和运用环境健康战略研究的成果,编制环保系统未来十年环境健康发展规划。二是以大气环境与健康为内容开展环境与健康宣传周活动,会同卫生部办好第四届国家环境与健康论坛,广泛开展理论和技术交流,提高社会各届环境健康意识,争取更加广泛的理解与支持,扩大环保部门开展环境健康工作的社会影响。三是继续加强环境健康基础工作,组建环保部门环境与健康专家委员会,开展重点地区环境污染与健康损害状况调查,继续完善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名录。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淮河流域环境健康调查要进一步加快工作进度,全面完成流域环境污染状况调查,完善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体系,争取早日向国务院提出结论报告。国务院领导非常重视这项工作,下了很大的决心,投入了巨大财力,如果搞不好,不仅时间耽误了,财力损失了,更重要的是关系到环保部门的形象,影响到环境健康工作的长远发展,出不了成果,我们将愧对国家与人民!希望沿淮四省的同志们和项目牵头单位的同志们一定要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振奋精神,努力工作,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参与应对气候变化是环保部门的一项主要职责。根据国家气候变化领导小组的工作分工,环保部门主要负责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的环保工作。去年,部里对这项工作进行了职能调整,明确由科技司归口负责。这项工作的基础很薄弱,比如哪些是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的环保工作,环保部门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抓手是什么等问题,都需要大家认真思考和研究。要尽快成立部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制定并颁布关于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行动计划,明确环境保护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今年要按照部党组提出的“夯实基础、立足环保、做大做强”的总体部署,理顺工作机制,整合内部资源,强化归口管理部门统筹协调职责,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对外谈判,参与审核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开展气候变化基础研究。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对此一定要高度重视,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上下合力,初步打开工作局面。

  今年是地方机构改革年。各级地方环保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环保科技工作的领导,在机构改革中,要把科技兴环保战略落实到加强科技、标准、技术等管理职能上,落实到加强科技机构队伍建设上,以适应日益繁重的科技管理任务的需要。

  从根本意义上讲,经济靠科技,科技靠创新,创新靠人才。人才特别是杰出人才是最宝贵环保科技、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要通过环保人才培养规划,建立有利于激励自主创新的科研人才评价和科研成果奖励制度。要重视发现和培养一流科学家和学科带头人,环保系统要多出院士级领军人才。要大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打破论资排辈的陈规陋习,鼓励年轻人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超越,让更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要进一步扩大环保科技奖评选范围,对更多的优秀科技成果实行奖励,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目前环境科研院所整体能力相对较弱,相当一部分院所力量较弱,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较少,科技创新能力差,还不能完全适应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仍然有一部分环境科研机构的工作游离于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之外,主要精力搞环评创收,而不是搞科学研究,有的甚至出现了违法腐败的问题。有一定面向市场能力的研究院所“小富即安”的思想比较浓厚,项目层次和科研水平上不去。这些问题,已经成为环境科研院所做大做强的阻碍,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并通过深化改革逐步解决。

  环境科学研究是社会公益性研究,环境科研机构总体上讲是非营利性科研机构。今后环保科研院所科技体制改革要按照国家的有关要求进一步狠抓落实,加快进度。部直属、省及力量较强的重点城市科研院所,要通过重组、改造、整合,在调整结构、分流人员的基础上,按非营利性机构运行和管理。以环境技术开发和工程为主的应用型环境科研机构,包括部分省级和重点城市环境科研院所要转制为科技型企业。地市级环境科研机构除少数科研力量较强外,多数以环境评价、测试服务、科技咨询等为主的院所,包括确定为非营利性科研机构中从事环境科技咨询业务的部分,原则上要转制为企业性质的环保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站所合一”的地市级环境科研机构应以监测业务为主。能否作为非营利科研机构取决于自身特点和当地环保工作需求。要通过改革,优化调整资源整合,使科研院所真正以科研为中心开展相关工作,切实做大做强,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科技投资是战略性投资,要舍得在科技上花钱。近年来,财政部、科技部在环境科技、标准等方面给予我部大力支持。各级环保部门也要紧紧抓住拉内需、保增长带来的发展机遇,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对环保科技的投入,增强环保科研院所的基础能力。要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环保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投入,增强保护知识产权意识,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保护企业自主研发的积极性。

  要加强同科技、发展改革等部门的沟通和对接,争取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和野外观测台站等大型科技基础项目,为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野外实验提供物质基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部门要抓好1-2个为环境管理服务的公益性科研单位建设,建立省级环境科研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我们对环保科技工作进行了认真剖析总结,总体来看,广大环境科技工作者勇于开拓、思想解放,主流是好的。但是也有些地方,个别同志不愿当马前卒,而甘为马后炮;有的满足靠政策吃饭,不愿意搞科研,不想出成果;有的同志工作没激情,思路窄、办法少,习惯于“文件套文件”,不敢突破“惯例”,不敢超越“本本”。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环保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

  为以实际行动支持和推动我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